“对于互联网中侵权尤其侵犯著作权而言,互联网法院将发挥很大作用。侵权作品传播速度很快,范围也广。如果能够通过互联网法院及时进行维权,对权利人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保障措施......”5月7日上午,南校区笃行楼3104教室里,2024级知识产权专业王艺卓同学走上讲台,以《当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一些思考》为题,为同学们分享“今日法声”案例。
本学期以来,法学院秉承“济世报国、医法并蓄”的办学理念,创新打造“今日法声”多维度实践育人品牌,以“日日有思考、周周有声音、月月有碰撞”为建设思路,致力于构建凸显医法融合特色的育人体系,实现育人模式从“单向灌输”到“多维互动”的提质升级。
每日“人人讲法”,打造法治思维“日常训练营”。“人人演讲”中,同学们利用每天上课前后的十分钟时间走上讲台,围绕专业领域热点、案例和资讯,分享心得体会,畅谈对社会热点的独特见解。通过以讲促学、以讲督学,让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深入钻研法律知识,在交流分享中拓宽视野、碰撞思维火花。从热点案件的法律剖析,到新兴法律问题的深度探讨,学子们在分享中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敏锐的法律思维,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。
每周“法治之声”,构建校园普法“声动传播网”。“法治之声”专栏通过广播,每周四与全校师生如期见面,将法律知识传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。每期节目聚焦同学们身边的法律问题,以贴近实际的法律制度和案例分析为切入点,深入浅出地进行普法宣传,内容涵盖校园贷的风险防范、网络隐私的保护、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及知识产权相关法规的解读等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复杂的法律条文,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,增强法律意识。
月度“法律沙龙”,搭建实践育人“法治实践场”。法律沙龙中,学院师生围绕数字法治、生命伦理等领域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,将法治教育延伸至生活现场与学术场域。“消费者权益保护”主题沙龙中,同学们分别从食品安全监管史、“网红”带货维权、跨境网购风险等角度切入,通过“三只羊公司售后纠纷”“海淘商品质量争议”等鲜活案例,拆解“协商—投诉—诉讼”的维权路径;“法学方法论”主题沙龙活动中,专业教师或是讲授如何深入剖析复杂晦涩的法律条文,挖掘其背后的立法宗旨和价值取向,或是阐释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案例时,如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高效处理,通过一个个实用技巧,让同学们将专业所学知识融会贯通。
截至目前,该院“今日法声”品牌建设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、普及法律知识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其中,“人人讲法”每日持续开展,“法治之声”已举办8期,“法律沙龙”已开展4次。接下来,学院将继续凝练品牌特色,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,邀请更多业界专家学者参与,提升活动的专业性和普及性,进一步提高育人品牌影响力。(法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查伟)